游客发表

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减10.7% “台积电独大”惹议

发帖时间:2025-04-05 12:48:26

《易》曰:故知鬼神之情状,与天地相似。

(68)比较中西,梁漱溟认为西方近代文化侧重于智用,中国文化则偏于仁用。但如见师当敬,出言必信之理则非客观的静理,而为主观的情理。

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减10.7% “台积电独大”惹议

中国人有其理性早启的历史背景,绌于彼,优于此,在近代争强称霸为落后者,在今天破私立公却要领先,不其然乎?(72)因此,梁漱溟认为,伦理本位的社会即将取代利益本位的文化,礼乐大兴的时期要到了(73)。(20)他由此得出结论说,中国人和西方人各自发展出各自的特征。在精神生活上,似宗教非宗教,似艺术而非艺术,是一种有生机的生活态度。这些说法,一方面可以看到梁漱溟对于中国发展的认识的一个新的变化,同时也是他自身理论逻辑的合理演进。(30) 民族危机的急迫性,激发了国人的革命意识。

(23)梁漱溟:《乡村建设理论》,《梁漱溟全集》第2卷,第203页。(31)梁漱溟:《乡村建设理论》,《梁漱溟全集》第2卷,第227-228页。气聚成形,则形交气感,遂以形化,而人物生生,变化无穷矣。

是数者之说,亦皆有理。如朱子与张栻书所讨论的,朱子认为各具一太极的说法意在强调一事一物上各自具足此理,用太极的概念来表达性理学的主张。三、太极本性论 从第四段开始,由太极动静阴阳论转到太极本性论。这是符合《太极图说》本文脉络的。

他首先用《通书》的思想来解说太极的动静,把太极动而生阳、静而生阴理解为天命流行的过程,认为这个过程就是《系辞传》所说的一阴一阳往来变化的过程。(二)太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。

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减10.7% “台积电独大”惹议

吕祖谦《太极图义质疑》云:‘五行之生,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,所谓各一其性,则各具一太极,亦似未安。各一其性是说明万物由气禀不同带来的性的差异性。朱子注: 夫天下无性外之物,而性无不在,此无极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间者也,所谓妙合者也。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,则动静不同时,阴阳不同位,而太极无不在焉。

故程子曰:动静无端,阴阳无始。盖人禀阴阳五行之秀气以生,而圣人之生,又得其秀之秀者。自非圣人全体太极有以定之,则欲动情胜,利害相攻,人极不立,而违禽兽不远矣。仁义中正,同乎一理者也。

这是朱子对道学的贡献,也是他对儒学的贡献。万物各异其性,而万物所具的太极是相同的,这就是万物一太极也。

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减10.7% “台积电独大”惹议

二、太极动静阴阳论 现在我们来看《太极图说》解。这一本体概念在图解中反复出现,成为《太极图解》哲学建构的突出特点。

根柢即根源,品汇之根柢指万物的根源。这不仅使他自己在其后期思想中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更为宏大的发展,也使得北宋以来的道学,在理论上和体系上更加完整和完善。又与阴阳刚柔为类,则亦不得为专言之矣,安得遽以夫统体者言之,而昧夫阴阳动静之别哉。把太极明确界定为道,这样就与把太极解释为理,更为接近了。(同上) 太极是理,无形无象,阴阳是气,已属形象,二者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分别,这是二程哲学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,朱子完全继承了这一点。这里的性为之主,也从特定方向呼应了太极为造化之枢纽、品汇之根柢的意义。

根据六、七两段的朱子注,他提出,众人虽然具动静之理,即具有太极,但常常失之于动,其表现是欲动情胜,利害相攻,即欲望、情欲的妄动,对私利的追逐,必须以人极定之,定是对于失之于动的矫正,也是使人不至失之于动的根本方法。同理,中正仁义也就可以有体用之分。

盖人物之生,莫不有太极之道焉。而且,谋求太极与人极的对应,太极与人性的一致,更以全体太极为成圣成贤的新的内涵,从而形成了以太极为中心,集理气、性情、道器、体用为一体的一套哲学体系。

诚者,圣人之本,物之终始,而命之道也。因此,《太极图说》的根本哲学问题,在朱子《太极解义》看来,就是太极和动静的关系。

物所禀的气浑浊不清,故不能有心,亦不可能实现太极之道。因此全动静之德就是全太极之道,全体太极也就是全体太极之道,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图解接着说:乾男、坤女,以气化者言也,各一其性,而男女一太极也。人物禀受,一定而不可易,阴之静也。

(《周敦颐集》,第6页)我们记得,在《太极图解》中也说过全乎(太极)之体用也,这些都是相同的意思。又说:万物化生,以形化者言也,各一其性,而万物一太极也。

阴阳,形而下之器也,这两句话,先讲了太极和动静的分别及关系,又讲了太极和阴阳的分别及关系。是以其行之也中,其处之也正,其发之也仁,其裁之也义。

真以理言,无妄之谓也。然阴阳五行,气质交运,而人之所禀独得其秀,故其心为最灵,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,所谓天地之心,而人之极也。

以质而语其生之序,则曰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而水、木,阳也,火、金,阴也。朱子《答杨子直书》说,他一开始曾经以太极为体,动静为用,后来不再用体用的关系去界定太极和动静的关系。有谓仁为统体,不可偏指为阳动者。照有谓仁为统体,不可偏指为阳动者的质疑,这是反对把仁归属于阳动,认为仁是包涵四德的统体,怎么能把仁只归结为一个特定方面呢?朱子的辩解是,《太极图说》以仁配义,然后以仁义与中正相对,这说明图说中的仁不是专言包四德的仁,从而也就不是统体的仁,只是偏言的仁、分别而言的仁。

即阴阳就是不离乎阴阳,不杂乎阴阳说明太极并不是阴阳,也不是与阴阳混合不分。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,而性无不在者,于此尤可以见其全矣。

然形生于阴,神发于阳,五常之性,感物而动,而阳善、阴恶,又以类分,而五性之殊,散为万事。然其言盖曰四德之元,犹五常之仁,偏言则一事,专言则包四者,则是仁之所以包夫四者,固未尝离夫偏言之一事,亦未有不识夫偏言之一事而可以骤语夫专言之统体者也。

言理体先而用后,言事先用而后体,二者角度不同。应当指出,朱子《太极解义》中在论及主静时没有提到程颐的主敬思想,只在一处提及敬则欲寡而理明,这对于在己丑之悟已经确认了主敬以立其本,穷理以进其知宗旨的朱子,是一欠缺。

随机阅读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

友情链接